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日常 > 正文

备品备件管理计划(备品备件管理目标)

2023-12-12 20478 0 评论 工作日常


  

本文目录

  

  1. 备件管理都有哪些工作内容
  2. 如何更好地做好备品备件的管理
  3. 备件管理的重要性

一、备件管理都有哪些工作内容

备件管理工作的内容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四项:

  

备件的技术管理是备件管理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备件图纸的收集、测绘、和备件图册的编制;各类备件统计卡片和储备定额等基础资料的设计、编制工作。

  

备件的计划管理是指从编制备件计划到备件入库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年月自制备件计划,外购件年度及分批计划,铸、锻毛坯件需要量申请、制造计划,备件零星采购和加工计划,备件修复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

  

备件的库房管理是指从备件入库到发出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备件入库检查、维护保养、登记上卡、上架存放,备件的收、发及库房的清洁与安全,订货点与库存量的控制,备件消耗量、资金占用额和周转率的统计分析和控制,备件质最信息的收集等。

  

备件的经济管理是指备件的经济核算与统计分析工作,主要包括:备件库存资金的核定、出入库账目的管理、备件成本的审定、备件各项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备件资金周转率、备件资金占用率、备件储备资金金额、高价值备件上机率等[1])等,经济管理应贯穿于备件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应根据各项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来衡量检查条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在维护和修理设备时,用来更换已磨损到不能使用或损坏零件的新制件和修复件称为配件。为了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事先组织采购、制造和储备一定数量的配件做为备件。备件是设备修理的主要物质基础,及时供应备件,可以缩短修理时间、减少机损失,供应质量优良的备件,可以保证修理质量和修理周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因此,备件管理是设备维修资源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更好地做好备品备件的管理

备件的储备量一般是尽量的减少但是也要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我觉得你可以根据你的设备状况,结合自己日常的设备备件消耗情况等数据来确定,具体的可以:设备备件的库存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是备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或采购的备件,入库建账后应当按照程序和有关制度认真保存、精心维护,保证备件库存质量。通过对库存备件的发放、使用动态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摸清备品配件使用期间的消耗规律,逐步修正储备定额,合理储备备件。同时,在及时处理备件积压、加速资金周转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入库备件必须逐件进行核对与验收。

  

①入库备件必须符合申请计划和生产计划规定的数量、品种、规格;

  

②要查验入库零件的合格证明,并做适当的外观等质量抽验;

  

③备件入库必须由入库人填写入库单,并经保管员核查;

  

备件入库上架时要做好涂油、防锈保养工作。备件入库要及时登记,挂上标签(或卡片),并按用途(使用对象)分类存放。

  

①入库备件要由库管人员保存好、维护好,做到不丢失、不损坏、不变形变质、账目清楚、码放整齐(三清、两齐、三一致、四号定位、五五码放)。

  

③定期进行盘点,随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备件动态。

  

①发放备件须凭领料票据。对不同的备件,厂内外要拟定相应的领用办法和审批手续。

  

②领出备件要办理相应的财务手续。

  

③备件发出后要及时登记和消账、减卡。

  

④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备件,要以旧换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①由于设备外调、改造、报废或其他客观原因所造成的本企业已不需要的备件,要及时按要求加以销售和处理;

  

②因图纸、工艺技术错误或保管不善而造成的备件废品,要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并报请主管领导审批;

  

③报废或调出备件必须按要求办理手续。

  

经常储备哪些备件取决于备件的使用寿命,而储备多少,则取决于备件的消耗量和本企业的机修能力和供应周期。确定备件储备量定额时,应以满足设备维修需要、保证生产和不积压备件资金、缩短储备周期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由于零件的使用寿命(c)不易掌握,一般以实际消耗量(m)代替。

  

这样上述公式可变为: d=k•m•z

  

式中,备件平均使用寿命(c)是指同种单个备件从开始使用到不能使用为止的平均寿命时间,以月计算。计算c值需不断积累备件的实际消耗情况并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备件拥有量(e)是指本企业所有生产设备上所装同一种备件的数量(不是指库存数量)。

  

自制备件的拥有量=单台设备装有的相同自制备件数×同型设备台数

  

外购备件的拥有量=设备备件卡或说明书等资料中统计的单台数字×同型设备台数

  

备件消耗量(m)――指在一定时间内同种备件的实际消耗件数,可用一个大修周期的实际平均消耗量来代替理论上的消耗量。

  

供应周期(z)――对自制备件是指从提出申请到成品入库所需的时间;对外购备件则是指从提出申请至到货入库的时间。

  

系数(k)――根据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水平,备件制造能力及制造水平,地区供应及协作条件等确定,条件好的用小数,条件差的用大数。

  

(2)自制备件最大、最小储备量和订货点的确定

  

最小(低)件储备量d min是备件的最低储备限额,即备件供应周期内的因条件限制储备量

  

最大(高)储备量(d max)是备件的最高储备限额。它要求考虑到最经济的加工循环期,经济合理地组织生产批量。一般,最大储备量不应超过一年半的消耗量

  

式中 m――按月计算的备件消耗量;

  

z一按月计算的备件供应周期(制造周期);

  

g―按月计算的最经济加工循环期(一般选用6、8、9、10、12等数字),g通常指第一次生产某种备件到第二次生产同一种备件最经济的时间。

备品备件管理计划(备品备件管理目标)

  

最经济的含意包括两方面:从生产上为减少品种、增加批量;从资金上为减少资金,加速周转,只有从这两方面考虑,才可得到最经济的加工循环期。

  

k-系数,一般取值为1~1.5,它随管理、制造、维护水平、备件质量和地区协作等条件的优劣而定。

  

外购件储备定额的计算公式 d=k•m•z

  

式中 d―外购备件合理储备定额;

  

z―供应周期(一年订货一次为12,半年一次为6,一季一次为3,进口备件为24);

  

凡是能修复使用的外购备件应按下式计算

  

3.确定备件储备定额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①备件生产、供应方式的转变的影响。随着备件管理逐步由集中生产、集中供应向市场化转变,外购备件的数量必将增大,供应周期则会更趋缩短,因而在确定储备定额时,企业应根据本地区备件货源情况、质量信息、参考上述公式,确定合理经济的储备定额。

  

②设备使用连续性的影响。例如,两班或三班生产,备件的使用寿命较一班制生产要缩短1.5~2年。

  

③关键设备的备件、不易购得的备件及有订货起点的特殊备件,可适当加大储备定额。

  

N=A•K•a•T/P

  

K——每台设备同种备件数(件);

  

a——不平均系数,由A、K的乘积而定:

  

T——备件制造或订货周期(月)(本厂加工为6个月,外购为12个月;

  

三、备件管理的重要性

设备备件管理是反映企业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控制修理费用至关重要。合理的备件储备有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过多的储备会造成有限的维修资金积压;过少的备件储备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转。

  

因此,所谓的备件管理,就是为了能够按计划进行设备检修,尽量缩短故障停机时间,减少修理费用,在保证备件品种的质量和数量、供应及时、经济合理的原则指导下,对备件的计划、制造、采购、储备、供应等方面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其实,整个备件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备件损坏规律、订货规律逐渐透明化,库存结构逐渐经济合理化的过程。

  

备件管理和设备维修计划密切相关,图1所示表明了两者的相互关系。

  

在计划经济时期,设备管理工作的目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三保",即确保设备检修的需要保质、保量、保时间供应零(部)件。这要求似乎难以达到,但实际也不难做到,因为它只要求确保供应,并不注意或者忽略了是否经济的问题,这是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许多工作的通病,不注意技术经济分析。因此,如果赶在检修之前按照装配图的零件数量、按零件图的质量预先准备好全部零件或绝大部分零件,这目的要求就完全可以达到。不过,这肯定会造成积压浪费,因为检修甚至是大修也仅是更换达到磨损极限而不能修复的少部分零件,决不是大部分,更不是全部零件。


复制成功